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4-09-13 16:36:25
【精选】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锦集8篇

【精选】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手语歌曲《祈祷》

活动过程

一、导入“会说话的手”

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知道表达的含义。

小结: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2、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二、手势像什么

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教师: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2、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三、看手势编故事。

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

1、看手势表演故事。

2、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3、讲述故事。

四、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1、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

(1)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

(2)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

(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

2、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幼儿学做)

五、结束部分

1、欣赏手语歌曲《祈祷》

2、咱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的发展变化。

2、感受家的温暖与快乐。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一座小房子》教学挂图、课件。

2、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5页。

活动过程

1、出示草建的房子图片,问幼儿:这个房子什么样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再分别出示石头房子、木头房子、楼房,问幼儿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小朋友咱们一起去看看这些房子里面都有什么吧!(幼儿一起回答)这些房子都开心吗?为什么会开心?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座房子,小朋友们看看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咱们看看房子里都有什么?那你们想一想小房子的心情是怎样的?之后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幅图。

3、出示图二,提问:图上都有谁?小房子会对他们说什么?小动物们会说什么?之后教师进行讲述。

4、出示图三,提问:后来谁到了房子里?小房子还是空空的吗?请小朋友连起来将这幅画讲一讲,之后教师进行讲述。

5、出示挂图四、五,提问:小熊仔房子里都干什么了?小房子的心情怎样?让幼儿分组讲一讲这两幅,之后教师进行讲述。

6、小房子有了小熊一家人的陪伴心情怎样?为什么小房子会开心?那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会开心吗?为什么会开心?

教师小结:因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亲人,他们都非常的爱你。

7、那小朋友说一说在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开心吗?为什么?咱们怎样让爸爸妈妈开心?

教师小结:咱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爱小朋友,咱们小朋友也应该学会去关心爸爸妈妈,这样咱们的家才会更加的幸福开心。

8、幼儿自由阅读幼儿学习资源,互相进行讲述。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绘本《先有蛋》描述了蛋变成鸡、小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先有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蕴涵了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通过绘本学习,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联系前后页讲述动植物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将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说清楚。

其次,绘本中隐藏着有趣的洞洞,幼儿会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事物之间的奇妙联系。如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中,幼儿感知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理解了“洞洞”中的丰富意义,由此也可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阅读,能够联系画面的前后页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2.阅读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起源和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绘本《先有蛋》入手一册(后半部分从字的变化开始用夹子夹住)。

2.绘本封面蛋形镂空处,制作能转动的环形纸条(纸条上有问号、蛋、小蝌蚪等图样)。

3.与绘本相同的图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解读故事名字

1.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2.问号代表什么?

3.教师小结:问号代表其中有许多问题和变化,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引导幼儿解读“先有”,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当中的内容是会变化的,从而引发幼儿阅读的愿望及好奇

心。】

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第一部分

关注点:

引导幼儿发现绘本画面前后页的联系,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变化的过程。

幼儿能否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

1.阅读前提问:请你们仔细阅读,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主阅读。

3.交流讲述: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

幼儿讲到哪幅图,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

(多数幼儿会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但有的幼儿只讲述其中的一幅图片, ……此处隐藏764个字……受。

1.听一听,在这样的音乐声中,我们好像到了那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草丛中,走了解风儿、草儿、虫儿。

二、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欣赏儿歌的画面,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并理解儿歌。

1.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

2.草丛中的昆虫在哪里?请你到图片中仔细找一找。

3.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为什么草和虫儿会动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5.是风先动的,草先动的,还是虫先动的?

6.播放CD,请幼儿倾听,学习其中的节奏,并跟着CD念儿歌,提醒幼儿用柔和的'声音朗诵,兼顾节奏和音调。

三、请幼儿站起来,边念儿歌边自然摆动身体,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风动,风鸣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骨骼的作用,知道基本的种类;

2、对人体奥秘感觉兴趣。

活动准备:布袋木偶、邀请园内医生或做医务工作的.家长来园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骨骼在哪里?

(1)幼儿自行或互相摸、捏身体各个部位,找出哪些部位有骨骼。

(2)医务人员结合人体骨骼模型说出主要部位骨骼名称,幼儿指出相应的位置。

二、骨骼本领大。

(1)医务人员介绍人体主要骨骼的作用:头骨保护大脑、四肢骨、脊椎骨支撑身体,胸骨、肋骨保护内脏。

(2)出示布袋木偶,引发幼儿讨论,如果人体没有骨骼的支撑会怎么样?(如果没有骨骼,身体就会像一个软软的袋子,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三、保护骨骼。

(1)幼儿自由讨论:怎么保护骨骼,使骨骼长得很结实、健壮?

(2)师幼共同小结保护骨骼的正确方法:坚持锻炼,多晒太阳,多吃含钙食品,姿势正确,不从高处往下跳。

活动建议:

(1)可以利用图片,让幼儿观察骨骼的形状和样子,主要分布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2)合理调配幼儿的膳食,保证幼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量,及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并帮助幼儿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很少会知道古代人物。设计这节课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古代的事件。《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情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说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图标的提示,不断丰富对话内容。

3、能够积极与同伴交流。

三、活动难重点

1、难点:能根据图片创编对话内容

2、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四、活动准备

1、花木兰玩偶。

2、动画片《花木兰》

3、幼儿用书第5册第1—8页

4、挂图《木兰从军记》

5、语言磁带或CD

五、活动过程

(一)自由谈谈故事

1、出示玩偶“花木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下面我们请她出来吧!

“你们认识她吗?她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认识或不认识,像士兵……)

2、幼儿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她是花木兰,在她身上有一个故事,你们猜猜看她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打战的故事)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故事

1、集体看挂图《木兰从军》,重点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幼儿讲一讲。

教:刚才小朋友已经猜了很多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花木兰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看这些图片,再观察里面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小朋友说说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2、幼儿看图讲故事。

3、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刚才有很多下朋友都讲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说说这个故事,好吗?”

(三)自由阅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幼儿用书,根据人物之间的对话图标,引导幼儿创编对话内容。

教:你们认识这个图标吗?这个是人们对话的内容在里面,可是今天我已经把图标里面的内容删掉了,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他们会说一些什么话呢?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讲故事。

教:现在找到你们的好朋友,把你想到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给你们的好朋友说说。

六、活动结束

1、

2、结束

七、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花木兰》,并可配上快板进行说唱。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等。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

2.照片:全家福、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的形式: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家里都有谁?

二、展开

1.出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问:这是谁?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什么样的?

从外貌、性格等方面介绍。

2.游戏:抽照片、猜名字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请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纸盒里

教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2)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拍照时发生的趣事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1)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呢?自己在家干什么?

(2)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

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

4.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

三、结束

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

组织幼儿张贴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供幼儿随时讲述。

《【精选】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